抱金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06|回复: 1

多个证多条“路”?考证前要三思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坚持不懈
  • 打卡总天数:16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599

187

主题

1259

帖子

1

积分

财主

Rank: 1

积分
1
发表于 2021-7-14 06:2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考证被不少年轻人看作职业发展中必须要做的事。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15名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9%的受访者坦言考证是为了缓解职场压力,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45.8%的受访者觉得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为考证而考证。
主持人语
为了增加职场竞争力,不少大学生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考证,甚至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出现缺少规划、盲目考证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这组评论从不同角度作了深入阐释,意在引导大学生在考证问题上强化自我引导,理性抉择,恰当考证。
多个证书多条“路”?考证要三思
在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下,“考证热”被重新拉回大众视野。调查数据显示,超90%的年轻人有过考证经历,并认为证书是自身真实能力的体现;73.1%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考证应结合职业规划,但盲目考证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笔者认为,证书并非越多越好,考证需三思而后行。
决定考证之前,应明晰三个问题:对自身专业规划和行业能力要求是否清晰?当前是否确有考证需求?是否出现了对考证群体的盲目崇拜和效仿?如果自己不深度思考,一味地将他人经验奉为真理,抱着习惯性屯粮的心态盲目追求证书的数量,试图以此为自身的筹码,不仅可能会浪费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时间与精力,还容易产生用虚假努力充当心理安慰剂的惯性思维。
所考证书应当“精”而“专”。认知心理学提出,一个人的认知资源有限,进行的任务越多,剩余的可支配资源就越少。因此,考证在数量上要求“精”,在质量上更要求“专”。
证书仅为一纸证明,如何选择成关键,能否有用是根本。面对种类繁杂、层次各异的证书,如何甄别与选择尤为重要。而且,考证的学习模式多为“应试化”的机械学习,缺少对专业理论的实践,人们很难将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并应用于以后的职业实操。更有甚者,错将证书理解为自己真实能力水平的体现,忽略了个人的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定位。
当然,证书并非洪水猛兽,大学生应有所“专”也能够“泛”,未来的机会一定在交叉处。但多不等于好,要避免惯性思维,摆脱经验主义,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多维培养,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长远打算,独立思考,谨慎选择,三思而后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始终不渝
  • 打卡总天数:478
  • 打卡月天数:1
  • 打卡总奖励:8286

31

主题

454

帖子

1

积分

财主

Rank: 1

积分
1
发表于 2021-7-15 01:3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抱团生乾(甘肃)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17038799号-1 )|天天打卡

GMT+8, 2025-5-10 03:45 , Processed in 0.0871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